聊一聊《乐夏》背后的三家“后台”

早在《乐夏2》播出之前,网友就把乐队们的“家底”扒了出来。

 

今年33支乐队中,摩登天空包揽了十支:达达乐队、Joyside、重塑雕像的权利、后海大鲨鱼、五条人、马赛克、旋转保龄、达闻西、大波浪、福禄寿等等。

不少网友调侃《乐队的夏天》可以改名《摩登天空的夏天》了。

 

我们的独立音乐能走到今天,离不开背后这些音乐厂牌的默默运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摩登天空、太合音乐以及兵马司背后的那些事儿。

 

 

三十多年前,北京四十中里有一位热爱霹雳舞的青年,听说北京工艺美校每天有黑灯舞会,青年毅然决然去了美校。

如愿以偿过上了每天跳霹雳舞的日子之后,青年又干起了乐队的勾当。

组建乐队的目的很单纯:泡妞,顺便做做摇滚明星的美梦。

这名青年叫沈黎晖,组建的乐队叫清醒乐队

 

 

做梦不需要成本,但组建乐队买乐器是件费钱的事。沈黎晖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找到学校团委,说要给学校舞会伴奏,这才完备了乐队的硬件设施。

很快,团委就后悔了,这支乐队不但没给舞会伴奏,还天天在四楼排练同一首歌,成功地把老师逼疯。

一年后,终于写出七八首歌的清醒乐队在学校里开了第一场演唱会。那场演唱会轰动全场,演出后,满是粉笔字的黑板被蹭得干干净净。对沈黎晖来说,这是第一次被人认可自己的音乐。

在沈黎晖被热情的掌声包围的时候,隔壁高校有两名青年正以“戴草帽”为号接头。

一名叫高晓松,另一名叫老狼,此番接头目的为青铜器乐队找主唱。

 

 

1988年,考上清华电子工程系的高晓松并没有安安分分当个学霸,骨子里透着股叛逆。想要成为全校女生的焦点,必须得有才华,要么球踢得好,要么会打架,要么会弹琴。可是校队不好进,打架又容易脑震荡,所以高晓松选择了弹吉他。

当年清华有位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这个人叫宋柯。

 

不仅会弹琴,还是足球队主力后卫,全校女生基本都是他迷妹。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晓松正好遇到宋柯吃饭,终于可以一睹真容,高晓松趴在窗户外面偷看,结果发现宋柯长得比自己还难看,于是暗暗下定决心要超过他。

 

 

没过多久高晓松决定组乐队,玩就玩最躁的,“不用说,肯定是重金属啊,动静大,来劲儿。也不管有没有技术就敢往上生努。”

于是他从北京各个高校精挑细选来了队友,乐队取名叫“青铜器”,他们希望可以像青铜器一样经得住时间考验,万事俱备,但主唱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

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老狼。

虽然出身书香门第,高晓松却毫无知识分子的气息,去见老狼的时候穿身军大衣,戴着大草帽,吊儿郎当的样子还以为是个卖瓜的。

高晓松煞有其事地说:你得唱几句。老狼来了一首《我要的不多》:

“我要的不多无非是一点点温柔感受我要的真的不多无非是体贴的问候”

唱了几句之后,高晓松被老狼低沉又沙哑的嗓音瞬间“俘获”,于是青铜器乐队的主唱就这么定下来了。

 

 

都是学生,兜里也没什么钱,再加上那个年代玩摇滚在大众眼里是“不务正业”,家人刚开始也不支持。

为了给乐队置办一套完整的设备,甚至都去卖过血,当时唯一的一台音响还是队友召集全校女生众筹得来的。

 

好在辛苦没白费,青铜器成为了当时第一支校园摇滚乐队,还和崔健、“黑豹”、“唐朝”一起演出过,虽然只是个暖场,但作为学生乐队,也足够自豪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那些在高校里热血的少年终究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典礼,现实将青春里滚烫的激情降了温,老狼去了一家自动化公司给人装电机,大三就退学的高晓松做起广告生意,赚了第一桶金,大家都重新有着自己的打算。

 

而毕业后的沈黎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摇滚美梦之中,给乐队出唱片就是他最大的梦想,可再没有了学校团委的资金扶持,想继续搞音乐只能先去赚钱了。

 

他凭着父亲的关系先是去了海政歌舞团做剧场厂工,后来又去了中国录音录像出版社做设计,由于做的是唱片封面设计,他认识了很多做印刷的朋友,很快他发现这是个非常赚钱的买卖,于是他攒钱找人弄了台印刷机,拉上朋友开了自己的印刷公司——风景印刷公司。

 

然而印刷圈的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赚,初初进场,屡遭碰壁,沈总便欠下了20万债务。

 

当时沈黎晖卡上只有7万块钱。生存还是灭亡?这是莎士比亚的问题。沈黎晖拽着手里的7万,想着自己的摇滚梦想,孤注一掷:拿这7万去录一张唱片。

 

当时清醒乐队连唱片最基本的10首歌都没有,只好找了几个乐队拼盘一起出了张合辑《摇滚94》。

 

 

这张合辑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正版卖了15万,盗版卖了30万,其中最叫卖的一首歌,正是清醒乐队的《石头心》,这让沈黎晖回了一波血,也坚定了做摇滚巨星的梦想。

隔壁校友高晓松此时已休学在广告圈赚得盆满钵满,手拿大哥大,脚踩林肯的油门,很有暴发户的气息。只是闲来跟朋友聊天:哥们写了这么多首歌,唱给谁听呀。

高晓松没有惆怅多久,大地唱片的黄小茂就找来了。

不久后,《同桌的你》被黄小茂收录在《校园民谣1》里。

 

 

此歌一出,大街小巷的青年仿佛都有了同一个爱哭又多愁善感的同桌。高晓松和老狼凭着这首歌大红大紫,曾经的摇滚青年顿时化身为民谣青年,收获功名利禄。

民谣的春风吹遍了大地,而沈黎晖依旧坚守在摇滚的阵地。印刷业渐渐走上了正轨,赚的钱足够给自己的乐队出唱片了。

1997年,为了便于唱片的制作和发行,沈黎晖打算再开一家公司,于是他在西三环边上某小区租了几间地下室,摩登天空唱片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在当时人均收入不过几百的大环境下,沈黎晖直接花了70多万为乐队打造第一张专辑——《好极了?!》。

 

 

由于当时技术落后,不能修音,只能一遍一遍地录,然后挑最好的一遍。

做音乐的时候,沈黎晖从不提钱,其他人也不懂,在正大唱片录音的时候,录音棚里有一个乒乓球台,录着录着就去打乒乓球去了,乒乓球打了三个小时,录音录了半个小时。

还有一次,沈黎晖因为身体不舒服,录音的时候顺便去香格里拉蒸了个桑拿,租棚的钱就这么白花花地流着。

好在钱也不是白花的,《好极了!?》录好后,卖得不错,摩登天空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同年还签下了第一支乐队——“金属车间的形体师傅”,也就是后来的“新裤子”。

 

新裤子第一张唱片《新裤子》

 

另一边,在音乐圈小有名气的高晓松开始试着自己当制片人。恰逢当年赫赫有名的清华学长宋柯回国。

此番回来,宋柯原是准备做生意。

 

高晓松看着学长行李箱里的唱片和吉他,使劲撺掇偶像和自己一起做音乐。宋柯最终答应投资20万,麦田音乐就这么成立了。

高晓松名声在外,麦田发行的第一张专辑《青春无悔》再一次将校园民谣炒到高潮。

 

而摩登天空依然游走在独立音乐,沈黎晖签了很多乐队,最火的新裤子一张唱片可以收到8000封回执,这在盗版猖獗的年代已经是不错的成绩。

但不管火不火,所有的唱片公司都面临一个现实:盗版猖狂,唱片不挣钱。

摩登天空一介独立唱片公司也只好靠彩铃业务在生存线上挣扎。运转困难的时候,连房租也交不上,堂堂沈总也只能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

为了更好地开展彩铃业务,焦头烂额的沈黎晖直接跟旗下的乐队说,写歌要向大张伟的《嘻唰唰》看齐。

麦田旗下虽然有朴树,叶蓓等比较流行的歌手,但也是摇摇欲坠,先是和华纳唱片合作,成立华纳·麦田,后又与太合传媒成立太合麦田。

 

2001年,沈黎晖去了趟瑞典,第一次见识到了音乐节。他第一次构想:“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乐队也来一场啊!”

转眼06年,摩登天空靠印刷和彩铃攒下了一点基业,沈黎晖正式提出做音乐节,所有人都说沈黎晖疯了,公司负责宣传的人直接辞职。没经验,人又少,沈黎晖压上了全部身家,还跑去雍和宫少了把香,才把音乐节磕出来。

当时国内只有迷笛音乐节,摇滚只能在地下躁动。

2007年,沈黎晖大手一挥,直接请来了当时国外最火的Yeah Yeah Yeahs,为了接洽国外乐队,摩登答应了种种稀奇古怪的要求:准备一个桶、一条毛巾。

后来的神童乐队甚至有500页的需求,后台还要准备特定品牌的香槟,摩登天空都一一照办了。

“真的是每一个都按照他们的需求完成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主办方可以干这种事。”但摩登天空做到了。

摩登天空第一场音乐节的前一天,沈黎晖坐在去现场的路上,看着远处的夕阳西下,眼泪直流:这一切终于要实现了,不曾想,音乐节的当天早晨沈黎晖便听到一阵鬼哭狼嚎:“两百个证件被票贩子拿走,这些证件相当于黄牛票,带来了一大帮没买票的人。”

现场乱作一团,沈黎晖把对讲一扔,钻进屋子里:“就这么着吧。”

等到音乐节正式开始的时候,沈黎晖看着一派祥和的现场,内心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这份满足感也给了他继续做下去的动力,两年后,第一届草莓音乐节也诞生了。

2007年首届摩登天空音乐节,彭坦唱《少年故事》▼

2007年摩登天空音乐节,彭坦《少年故事》现场版_腾讯视频​v.qq.com图标

 

做音乐三十多年,沈黎晖收到过很多来信。

2006年,摩登天空收到一个名叫Michael的美国人的来信,说要提供三个月的免费劳动力,沈黎晖欣然接受。

一个星期以后,Michael手提大箱子,如约出现在了摩登音乐的办公室。

三月之后,摩登天空纽约分公司成立。此后,摩登的国外版图便一直扩张。

而另一个Michael此时在中国已经呆了好几年,他曾见证了纽约音乐运动,2001年受中国经济热潮来到中国,在北大教金融,曾经是美国混华尔街的经济学教授。

在北京,Michael认识了很多音乐人,当时由于网络歌曲的盛行导致唱片行业非常萧条,但Michael觉得只有本土的乐队更受尊重和重视,这个城市的音乐氛围才会变好。

 

Michael在北京五道口开了一家叫D-22的酒吧,演出的收入基本全部用在了维修音响设备以及这些来演出的乐手身上,由于来看演出的基本都是附近的学生,所以票价也特便宜。

而后,D-22成为了北京独立圈最重要的地标,乐队们把这里当作乌托邦,无数观众冒着寒风排队进场,Carsick Cars、后海大鲨鱼、刺猬、Snapline等等乐队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后来因为D-22太出名又做了XP,对Michael而言,音乐无所谓流行不流行,而是艺术不艺术。忙着追逐艺术之余,还要担心警察会不会来查Live house。

而在摩登扩张音乐版图之时,D-22里相识的一群人打算做一件好玩的事儿:成立兵马司厂牌。并带上了几位D-22的老朋友:Carsick Cars 、 P.K.14 、 Snapline 和 Joyside ,主理人是PK14的主唱扬海崧。

 

五年后,兵马司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一度被称为“全球最好的音乐厂牌之一”,这和它的理念脱不开关系:“不断寻找有潜力的乐队和音乐人,为那些可能不被大众喜欢的音乐提供一个表演的地方。”

兵马司这个厂牌显然是成功的,如今,Carsick Cars 成为了兵马司的头牌,在美国、欧洲、国内不断巡演。

对Michael来说,Carsick Cars就像是The VelvetUnderground。The VelvetUnderground虽然只有3000张的销量,但每个买唱片的人后来都组了乐队。

“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在CarsickCars身上。我记不清有多少孩子告诉我他想要组摇滚乐队是因为听了Carsick Cars的第一张专辑。我想原因在于,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只有外国人才能做这种类型的音乐。所以当Carsick Cars出来以后,中国各地的孩子们恍然大悟:我们也可以这样。之后中国就有了很多的乐队。”

这大概就是Carsick Cars的魅力,也是兵马司的魅力。

缺省和丢莱卡也曾在媒体面前表示,兵马司是中学时代最喜欢的唱片厂牌之一。

而太合继和麦田合作之后,又盯上了兵马司。此前,太合麦田已经在民谣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收购兵马司,无疑涉及独立音乐最好的方式。

在今年的乐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兵马司的面孔:Carsick Cars 、法兹、Rustic等等。

 

除了摩登天空和太合音乐,还有很多音乐厂牌也在背后默默为独立音乐的发展做着贡献,乐队以及小众音乐的“出圈”离不开他们共同的坚持和付出。

 

中国独立音乐想要迎来黄金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乐队的夏天》只是个开始。

分类:马齿民谣
标签:

站长推荐

我们猜您还喜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